“八三”工程,揭开了中国油气管道建设的序幕

2021-12-22 3217
20世纪70年代末,中国油气管道进入了规模性建设的历史时期。1960年至1985年,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北地区相继开发了诸多大型油田,原油外输成为油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条件。


原油管道
“八三会战”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工程。
    1970年,大庆油田产能已超过2000万吨,但由于铁路运力紧张,原油无法及时外运,储油罐爆满,被迫“以运定产”。周恩来总理多次召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有关领导开会研究,最后决定以会战的形式集中人力和物力,力争用最快的时间修建一条从大庆通往抚顺的大口径输油管道,以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问题。由于该工程是国务院1970年8月3日批准建设的,所以称“八三”工程。这次工程是中国管道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该管道的建设,带动了油港建设和与管道相关的管线材料以及大口径制管机、大型输油泵、电机、阀门等输油专用设备的开发,为管道运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    东北“八三”工程用了5年时间,8条管道陆续建设、投产,至1975年全部完工。形成了国内第一个原油管网,连接了抚顺、锦州、锦西、大连各炼油厂和河北省秦皇岛油港、辽宁省大连新港。此后,国内又相继在华北、华东、中部和西北地区建设长距离原油管道。其中,华东地区原油管网又联结了山东省黄岛油港和江苏省仪征油港。从此,东北和华东地区基本形成了以管道运输为主,并与油港联运原油的格局。
微信图片_20211222131631.jpg
 天然气管道
1973年,我国引进了大型化肥装置和化纤装置,扩大了天然气资源的利用规模。大庆、胜利、辽河、大港等油田进行了供气工程的配套建设,使油田伴生气得以充分利用。由于4套化肥和1套化纤装置安排在“大三线”,四川天然气管道发展较快,到1979年形成了四川境内从川东、川南到川西的南半环天然气管网。到1980年,全国累计建设天然气管道2790.3km。

成品油管道

中国民航最早建设了专用管道。1958年,首都机场铺设了储油库至用油库管道。此后又在上海、广州机场铺设了成品油管道,但距离较短。

第一条长距离成品油管道,是1973年3月开工建设的青海省格尔木至西藏自治区拉萨的格拉线,全长1080km,管径159mm,顺序输送4种油品5种型号的成品油。格拉线的建设攻克了在高原、高寒及在常年冻土带铺设管道的难题,尤为多种油品顺序输送工艺积累了经验。


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