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两会即将召开!钢铁行业关注哪些问题?

2023-03-06 1568

微信图片_20230306134651.jpg2023年全国两会:钢铁行业代表委员,陆续发声。



谭成旭:全国人大代表(摘选)

“稳”“韧”是2022年关键词,新一年要紧抓重点开新局


谭成旭:2022年,中国钢铁行业深化改革,主动出击,攻坚克难,大胆创新,整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,为保障国民经济和钢铁产业链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应对钢铁寒冬过程中,中国钢铁变“熬冬”为“冬训”,锻炼了“体格”,增强了“体质”,成绩来之不易。


在这些成绩中,有两个关键词值得好好总结:“稳”和“韧”。一方面,“稳”是前提。面对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,中国钢铁行业加强自律,自觉维护市场供需动态平衡,全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.1%,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。另一方面,“韧”是基础。钢协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的“基石计划”,月月有新进展,对保障初级产品供给能力、补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的意义非同一般。可以说,“稳”+“韧”,守住了整个行业平稳发展的底盘,也实现了“进”的态势。


对于2023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形势,我认为,宏观环境上,2023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;而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,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,钢铁行业面临的宏观形势依然严峻。


凝聚共识、发挥合力,为中国钢铁健康发展建言献策


谭成旭:加快实施“基石计划”,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。“基石计划”自去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,在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,每个月都有新的进展,协会也一直在协调和跟踪该计划的实施情况。目前,已经在审批效率、固定资产投资、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但是,“基石计划”是一项长期、持续的工作,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工作推进到更深层次,还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,需要持续加以关注解决。今年的建议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:


一是建立集“找矿、建设、运营”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铁矿石战略保障机制,保持铁矿企业合理利润空间以及投资稳定。这里面包括建立铁矿企业参与找矿行动鼓励机制、加大要件审批支持力度、发挥稳定市场调节功能等一些具体的建议。


二是为了进一步扶持、鼓励开发国内铁矿山,建议给予财税政策支持,降低铁矿企业税费,调至与国外同行业相同或以下水平。




王兰玉:全国人大代表(摘选)

王兰玉认为,在国际贸易市场上,钢铁产品是各类“碳关税”政策的关注热点。但低碳发展同样也蕴含机遇,对于中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,重塑产品出口低碳竞争力有积极意义。


那如何做到减碳,不减生产力?在王兰玉看来,二者是辩证统一的。“以河钢集团唐钢新区为例,通过构建全流程能源转换体系,实现余热、余能、余压的高效能源转换,自发电比例达到85%以上。”王兰玉说,这种能源的高效回收利用,让企业收获的是“真金白银”。


王兰玉认为,除了改善工艺、延伸产业链,为钢铁行业构筑起新的效益增长极,还要逐步摆脱钢铁生产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,从源头上解决钢铁冶金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问题。


王兰玉建议,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,还要推进材料技术创新。钢铁材料还具有高循环利用优势,应该着力研发和推广应用高附加值、高性能钢铁产品,并从钢铁产品生产、使用、废弃到循环利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降低碳排放强度。



胡淑娥全国人大代表(摘选)

胡淑娥一直在高品质绿色产品上耕耘。近年来,山钢日照高度重视绿色产品的研发推广,充分利用黄河流域构建水电、风能、太阳能互补系统的契机,加大光伏支架用钢和风电、水电用钢等清洁能源用钢研发投入,目前已经具备稳定的生产能力;围绕绿色建筑、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用钢高端化发展,开发的桥梁钢实现在跨海大桥、耐候桥梁工程、大型铁路桥新的应用领域的突破。


“提建议明确方向是前提,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措施,便于政府部门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,才是关键。”胡淑娥说,围绕这个主题,她多次调研交流,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,提出了设立黄河流域用钢铁新材料专项研究项目、建立黄河流域政府采购绿色钢材目录等5条措施。



李刚全国人大代表(摘选)

过去5年,李刚先后提交了“加快发展我国电气基础自动化技术”“强化电力需求响应以保障电力供需平衡”“关于解决智能制造技术应用‘最后一公里’问题”等建议。今年,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李刚说,要继续立足岗位,为产业发展、为产业工人代言。


李刚深知产业工人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。在李刚看来,这充分体现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新时代工匠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、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

这也让李刚有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“加大对工匠社会地位和尊重力度,设立‘中国工匠日’建议”的初步想法。为此,他正在酝酿一份“推动设立‘中国工匠日’”的建议,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。“通过设立这样的节日,提高产业工人、大国工匠的社会地位,增强身份认同,吸引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产业工人的队伍,最终成长为大国工匠。”



胡望明:全国政协委员(摘选)

加快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,对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。胡望明指出,推进低碳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,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广泛共识。各国钢铁企业都纷纷加快实施低碳冶金技术研发,毫无疑问,低碳技术已成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新赛道。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企业、行业、政府各个层面合力推进,以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,加快实现原创性低碳技术的持续突破,形成中国钢铁碳中和解决方案。


《关于建设“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”支撑中国钢铁工业转型》就是针对当前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投入分散、成果转化仍然受到政策约束等现实问题,提出了解决方案。胡望明向记者透露,在这个提案中,他提了两点建议:一是希望能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;另一个建议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,助力低碳冶金技术成果转化。

来源:中国新闻网、新浪财经等